电话 电话: 0311-67508182/67508192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内容

产业互联 腾飞在智能经济的更前沿

发布时间: 2017-09-08

   回顾数千年人类文明史,生产力的提升周期无疑在加速,从工业1.0的机械化,到工业2.0的电动化,到工业3.0的自动化,中国一直是追赶者,而当前全球产业正在工业4.0的智能化方向上疾走,中国借助“互联网+”优势,有了更多赶超的可能。

  9月1日,“2017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在余杭临平新城开幕,除了业界专家大咖的云集、前沿研究成果的碰撞,产业互联网小镇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和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的成立,给余杭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更多助力。这对余杭而言,无异于产业继续腾飞的一个重大支点。

  前几年,当消费互联网还是一个热词之时,“站在风口猪都能飞”成了许多人信奉的圭臬。而事实上,互联网的威力确实像席卷世界的飓风,但真正的飞翔是即使风停了依然可以飞,而不是风一停,马上就摔回地面。在这个意义上,坚持实体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才更符合“飞”的本质——让有翅膀、本身能飞的事物,飞得更好、更高。

  离开与实业的深度融合,任何技术创新都行之不远。如果说2000年前后掀起的那一轮互联网浪潮中,“鼠标加水泥”的模式还只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物理结合,那么这几年,化学反应终于出现。在余杭,随着“互联网+”工程的实施,老板电器、春风动力、长江汽车、贝达药业等一大批产业智慧化的示范企业集群,正在向世人昭示,这里一整套集聚产业互联网的政策措施和系统解决方案,已经起效。而作为产业互联网的新高地,余杭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已经成为本地制造业不可剥离的信息化基因,并演化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腾飞之翼。在2016年余杭超过1400亿的GDP总量中,信息经济成为了非常亮点的主动能,全年增加值达764亿元,在余杭整个GDP比重当中占了50%以上,总量位居杭州第一名,并且占整个全市信息经济增加值的三分之一。究其原因,这里面既有阿里巴巴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也有余杭人把握住城东制造大走廊和城西科创大走廊两大利好政策的优势,更与余杭以未来科技城、良渚文化村和临平创业城三大板块为代表的本地产业格局,对互联网项目的积极落地衔接不无关系。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在这里形成了互为转换、良性互动的链条。

  事实上,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对我们来说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发达国家这些年加快布局的动作,也时时在扣动业界敏感的神经,一些国际大公司将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保持市场优势、提升竞争力的新依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美国近期则公布了《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报告里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美国过去五年内32份科技趋势研究报告、近700科技趋势,明确了20项最重要的趋势,其中排第一的,就是物联网。

  就余杭智造而言,如何充分发挥好本地的制造业基础,如何更好地释放出互联网高地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是一个已然开启又任务紧迫的课题。而无论是软件应用开发和数据服务提供,还是数字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的系统解决方案,都不能只是有几家代表企业冲在前沿。但要推动本地产业的整体转型,绝不是一个短时内就能颠覆的过程,需要在更多的传统产业领域得到呼应、实现更替。

  方兴未艾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更新中,余杭能不能作为先锋走得更靠前,与产业互联的执行情况成正相关。沿着适应时代特点、顺应产业需求的创新之路走下去,相信在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腾飞奇迹中,将会有余杭色彩非常浓烈的一笔。